走進龍佰祿豐基地,一臺臺自動化生產設備高速運轉,海綿鈦正源源不斷地“走”下生產線,機械臂精準地完成稱重、分揀等工序,一排排整齊的傳送帶將包裝好的鈦白粉自動碼垛,空無一人的車間里只有設備運轉的低鳴。智慧控制中心監視器前,工程師們正嚴密監測著每一項指標參數。占地近3600畝的廠區,每天有500噸鈦白粉、150噸海綿鈦生產下線,源源不斷運往世界各地。
龍佰集團祿豐基地-祿豐市人民政府供圖
政企攜手破困局項目跑出“加速度”
2019年5月,龍佰集團以“股權+債權”模式并購了瀕臨破產的云南冶金新立鈦業有限公司,拉開了祿豐鈦產業發展新帷幕。當地政府成立鈦產業服務專班,梳理17項服務清單,全程跟進復產安評環評、土地房產證辦理等手續,提供幫辦代辦服務。同時,組建法律服務團隊常駐企業,協調處理債權問題,保障并購工作平穩落地。
龍佰集團入駐祿豐后,政企協同發力攻克重重難關,海綿鈦生產線僅用4個月就產出了第一爐產品,鈦白粉生產線僅用6個月就全線復產,實現當年收購、當年復產、當年盈利,創造了“龍佰速度”、“祿豐速度”。
今年2月24日,在全省優化營商環境加快開放招商大會上,龍佰集團董事長和奔流交流發言時說:“我們深切感受到地方黨委和政府親商、重商、安商、富商的服務理念,無論是項目審批、土地供應,還是政策扶持、人才引進,都給予了我們極大的幫助。云南省各級黨委和政府高效精準的服務、扎實的工作作風、優良的營商環境堅定了我們的投資信心。”
云南國鈦生產車間的工人正在進行海綿鈦吊運作業。中共祿豐市委辦公室供圖
科技賦能促蝶變轉型升級“攀高峰”
扎根祿豐6年間,龍佰集團以科技創新為動能加速蛻變,成功擺脫祿豐鈦產業“傳統化工”的固有印象,逐步成長為國內新材料產業集群的區域鏈主企業和行業標桿企業。
在龍佰集團云南基地研發中心,一支由名校博士、碩士組成的年輕科研團隊正專注于實驗。他們深耕鈦材料改性與綠色冶煉工業優化領域,攻克了國產鈦精礦適配等“卡脖子”技術難題,助力行業技術升級。“公司在技術研發與生產過程中,以工藝迭代提升質量、壓縮成本,”云南國鈦金屬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陳建立說,“尤其是對轉子級海綿鈦技術持續深入研究,從設計源頭強化品質管控,為產業穩健前行夯實基礎。”
龍佰祿豐基地所屬公司云南國鈦建成轉子級海綿鈦生產線,于2022年5月產出首爐產品,實現中國轉子級海綿鈦從0到1的突破。龍佰祿豐鈦業經技術創新掌握了大型沸騰氯化技術,2條生產線技改后,氯化法鈦白粉產能顯著提升,產量由2020年的4萬噸增加到2024年的16萬噸,產值由2020年的9億元提高至2024年的27.4億元。
在技術攻關中,地方政府搭建平臺,促成企業與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哈爾濱工業大學等10余個科研院所開展產學研合作,與云南省專家人才產業服務團簽約建成祿豐市鈦產業柔性引才基地。2024年11月,祿豐市人民政府攜手昆明理工大學,揭牌成立綠色鈦現代產業學院、鈦產業技術研究院,首批招收123名本科生,預計8年建設期滿后在校生規模超1000人,為打造綠色鈦全產業鏈提供人才和技術保障。
從“云南省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到“云南省高新技術企業”,龍佰祿豐鈦業憑借硬核實力攬獲多項殊榮。鈦資源深加工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真空冶金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國鈦股份分中心兩大國家級科研平臺的落地,更是成為企業將科技創新與產業轉型深度交融、邁向高質量發展的有力注腳。
云南國鈦金屬股份有限公司展示的鈦材料日用品。新華社記者張磊/攝
龍頭領航聚集群延鏈補鏈建“鈦谷”
栽好梧桐樹,引得鳳來棲。當地政府以龍佰集團為依托,通過“一把手”招商、以商招商等模式,聚焦產業鏈精準招引,對項目實施全生命周期服務。歷經6年培育,已集聚云南國鈦、龍佰祿豐鈦業等一批龍頭企業,形成多元產品矩陣。目前,龍佰祿豐基地氯化法鈦白粉產能26萬噸、海綿鈦5萬噸,其中海綿鈦產能占全球的19%、全國的28%,國內市場占有率達34%。已形成“鈦礦—鈦精礦—高鈦渣—四氯化鈦—電解鎂—海綿鈦、鈦白粉”產業鏈,2024年,基地產值超50億元,云南國鈦成為云南省第2家“獨角獸”企業。
祿豐市委書記、云南祿豐產業園區黨工委書記賴有常表示,2025年,全市將堅定不移大抓產業、主攻工業,緊扣千億元級產業園區目標,充分發揮園區經濟引擎作用,聚力打造綠色鈦產業集群。聚焦“冶煉—精深加工—鈦材”全鏈條,加速推進沸騰氯化原料、中州炭材料等7個鈦產業延鏈補鏈項目;圍繞云南國鈦8萬噸海綿鈦精深加工,大力發展高端鈦合金、復合材料,推動產品向航空航天、軍工、醫療等多元領域延伸拓展。